一、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大学生英语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大学生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一至二年级)和应用提高阶段(三至四年级)。
我校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基础阶段的教学,基础阶段的教学分为六级,称为大学英语一至六级,对词汇要求和读、听、说、写、译和技能逐级提高。基础阶段的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达到四级)和较高要求(达到六级)基础阶段的教学时数不少于280学时第一到第四学期,每学期一级,平均每级70学时,每4期性学时。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大学生英语教学重点即难点: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语言基础所包语言和知识语言应用能力,前者指语言、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知识,后者批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读、听、说、写、译等语言活动的能力。
为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综合实际确定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重视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妥善处理测试和教学的关系,努力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四、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 课程设计的思想是本着贯彻分类指导、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原则和方针。一改以阅读为主的过时的教学目标,将听、说实用能力摆在重要位置,同时也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翻译技能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以形成整、分、合综合技能课型,其效果是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及学习的潜能,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
课程内容
大学英语读写 24
大学英语听力 24
大学英语口语 24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老师从主讲者变为组织者、管理者、鼓励者、合作者和解惑者。以读写教程为题材中心组织单元,听说教程配合读写的中心语题展开并组织听、说训练,以针对综合训练学生以词汇、语法、结构、翻译、阅读等多方面进一步操练。
考核内容与方法
考核内容为大学英语综合能力,结合大测验和小测试。在学生中开展词汇竞赛,翻译技能赛,阅读无障碍赛,我是听力王等比赛,或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来衡量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
创新与特点
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整、分、合综合技能的课型”,构建听、说、读、写、译多位一体的课堂设计理念,使各项练习互为补充、浑为一体。
课堂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光盘、网络课程均为学生可以选择学习方式。
教学条件
(1)教材使用与建议:
近5年来,共使用过四种不同版本的大学英语的教材、包括:高教版的《大学英语》,浙大版的《新编大学英语》;高教版的《体验英语》、外研版的《新视野英语》以及上外出版社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目前正在使用的是后三种,应该说教材更新的速度是比较快的。
(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
教研室设有调频发射台,并备有Step by step,四、六级听力训练等,初、中、高级英语口语磁带可在固定的时间播出节目,学生可通过调频收音机进行收听,教研室还备有相当数量的英语经典影片,可适应于教学,亦可成为学生业余自学,练习听力的材料。
(3)实践性教学环境
每周举行的“英语角”是英语实践教学的阵地,外教主讲,教研室配备的合作教师。
(4)网络教学环境:
所选用的两套教材都配有教学光盘,并有网络支持,学生可登陆相关网站进行自学和咨询。英语材料在网上的可得性很强。
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审定批准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本科用)》设计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其设计的宗旨是“面向21世纪,将大学英语教学推向一个新台阶”。
英语的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在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五项基本技能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与以往课堂教学把重点完全放在书面文字上不同的是,本课程采用最佳效果的教学方法,更有效地使用课堂时间,培养学业?生全面的五项基本技能,力求给学生们打好“宽、厚、牢”的语言基础。本课程每单元的设计遵循下列语言学习的基本顺序:听到的再说,说过的再读,读过的再写。以任务为主线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组织,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加强听、说、写、译等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能较好地满足大学英语教学要突出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大方向。
本课程注重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并在课堂教学中配有大量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启发性强的图片,为语言学习提供了形象,立体的训练情景,加强了学生对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实际体验。此外,本课程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设有多媒体学习课?件,电子教案等多种立体式系列互动教学方式,提供灵活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教学效果
1、 四级通过率逐年提高
年级 通过率
1999 28.8%
2000 37.9%
2001 42.16%
2002 43.92%
2003 47.2%
2004 48.3%
2005 53.1%
2、 学生参加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获奖情况:
① 2002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第八届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获本科组团体优胜奖,01级中医英语班罗玲获个人三等奖;
② 2003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九届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获本科组团体二等奖,三名学生熊丹,王万卷,彭磊分别获个人一、二、三等奖;
③ 2004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第十届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获团体三等奖;
④ 2005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第十一届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获本科组团体优胜奖,04级学生王璟珺获个人二等奖;
⑤ 200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第十二届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获本科组团体优胜奖,学生湛天娇获个人二等奖
3、 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近三年学校组织的督导评估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做出评价,被评教师都获得优等。
本课程主要特色
1、注意培养表达能力,本课程不仅重视语言技能的训练,更注重这些技能的实际运用。以任务为主线进行课程的组织和编排,使课文练习和实际运用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立体化教学为英语学习提供全方位服务。本课程包括课堂互动版、网络电子教案、多媒体学习课件等在内的多种立体式系列互动教学模式,为英语学习提供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和训练情景,加强学生对英语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实际体验。
课程地位
本课程充分研究国内外各教育层次的英语教学的原则及特点,既吸纳了国内教学注重打好语言基础,又注入了国外侧重培养语言应用能力的特点;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加强听、说、写、译等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尤其注重口头和书面实际表达能力的训练的培养,以适应中国入世以后对外交往的需要,符合大学英语教学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
目前还存在的不足
1、学生原有英语基础的能力参差不齐,授课难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
2、行政班级设置过于庞大,按行政班级进行授课难以满足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语言能力的要求。
建设目标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一、课程建设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毕业时具有较强的和全国一流大学相适应的外语水平,即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
二、建设步骤
1、建立合理的教学大纲;
2、从师资配备和教学组织上探讨、完善教学模式和立体化的教学方法体系;
3、完善课外的实践训练计划,加强学生实践训练的监督和考评;
4、立足实践教学,探讨适合本科教学特点的具有课程特色的实习基地建设模式;
5、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6、建立一个开放式、个性化的英语学习网络平台,建设科学的,能反映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各级英语水平测试体系;
7、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
8、促进学术和教研交流,以提高课程在全国的影响力。
三、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第一年 大学英语综合课和听说课的课件上网。
第二年 相关配套的影视和阅读材料上网。
第三年 选修课程(翻译、写作、口译,英美概括)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