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培养方案 >> 正文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学中医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1005Z7)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6-14 14:47:48   点击:[]

一、专业概况

中医文化学是研究中医文化的发生、发展、内涵、结构、特点、本质等规律的医学人文学科,是隶属于中医学的二级学科。中医文化学是在中医学、文化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伦理学、语言学等学科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学科发展与研究实践逐渐积累演化形成的新兴学科,具备了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与范式。它既是整个中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研究的有机构成成分。

中医文化学目前仍处于学科初步形成的阶段,离成熟学科还有一段距离,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研究重点。加强学科内涵研究、聚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加强中医文化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中医文化专门人才,是中医文化学走向成熟的重要路径。

我校中医文化学学科点成立于2010年,依托于(校属)湖南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后简称基地),教学、科研团队师资雄厚,积淀颇丰。中医文化学学位点将结合基地的研究重点,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加大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优化力度,促进各研究方向的协调发展;加大国内外学术交流力度,拓展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视野;加强科学研究基地的建设,为提高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提供稳定的依托;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和经费投入,为学科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

研究方向如下: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

1

湖湘中医文化

湖湘中医古籍文献整理研究;

湖湘中医文化传承与创新内容研究(含学术流派研究);

湖湘中医伦理学研究;

马王堆医学文化研究。

2

中医文化科普与传播

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研究;

中医文化软实力研究;

中医药文化融入世界大文化途径与方法研究;

中医文化智库研究;

中医文化传播研究(含跨文化传播);

中医药文化产业研究。

3

中医人类学

中医人类学学科元研究;

中医人类学田野研究(实证研究)。

 

二、培养目标

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适应我国二十一世纪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系统掌握中医文化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具有独立研究能力,具有较宽视野、基础扎实、能力较强的高层次研究型中医文化学人才。

(一)掌握中医文化学研究方法及基本研究技能,初步具备从事中医文化学相关领域研究工作的能力。必须熟悉本专业主要理论和前沿问题,了解与自己学位论文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能独立从事本专业科研设计,较熟练地利用本专业有关的现代研究手段。系统掌握中医文化的发展脉络,并结合当今时代需要进行一定创造性思考。

(二)熟悉中医传统文化与中医经典。

(三)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进行一般学术交流的能力及一定的写作能力。

(四)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正确的政治方向、公认的价值取向。

(五)身心健康。

三、培养方式

采取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以科学研究为主,实行导师负责制,由导师制定硕士生的个人培养计划,指导选课、课程学习、论文选题和进行学位论文研究等工作,并做好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四、学习年限

学制为3年;不允许提前毕业;因故不能按期完成学业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学习年限全日制最多不超过5年、非全日制不超过6年(延长学习年限的必须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办理报批手续)。

五、课程设置与要求

(一)课程分类

包括公共必修课、学位必修课、学位选修课、学位专业课。必修课成绩≥70分为合格可计学分,选修课≥60分为合格可计学分。成绩未合格者,不予补考,必须重修。

(二)学分要求

要求完成40课程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8学分,学位必修课13学分,学位选修课11学分,学位专业课8学分。另外文献综述2学分,文献阅读2学分,学术交流活动2学分。

(三)课程设置

1.公共必修课                         8学分

硕士学术综合英语                          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2.  学位必修课                            13学分

中医文化学概论                            4学分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                        3学分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3学分

中医英语                                 3学分

3.学位选修课程                           11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限选)                      1学分

中医学术思想史(中医各家学说) (限选)         3学分

中外医学史                                3学分

中医文献学                                3学分

中医伦理学                               3学分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2学分

中医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2学分

4.学位专业课程                           8学分

湖湘中医文化(专业基础)                      2学分

中医文化传播学(专业基础)                   2学分

中医跨文化传播(专业方向)                     2学分

中医文化人类学  (专业方向)                   2学分

(四)文献综述                            2学分

文献综述需公开报告,在第三学期开题论证会时统一评分,文献综述如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接收并发表,可不做公开报告。

(五)文献阅读                            2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本专业中外文献,其中精读中文核心文献不少于60篇,外文文献不少于40篇;在第二学期末需提交阅读文献目录并提交阅读心得字数不得少于5000字,或在读书会公开宣讲并提交课件。中外文文献精读应在申请开题之前完成。

(六)学术交流活动要求                    2学分

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活动,根据《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登记表》进行学分登记。学术交流活动学分未修满者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七)跨专业学习要求  

跨专业录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若干门中医专业本科的主干课程,但不计入规定的总学分。

六、实践环节要求

(一)科学研究实践

参加课题申报、专利申请、著作编写等活动,署名参与厅局及以上课题至少1项。至少应参加一次全国或国际性学术会议。

(二)教学实践

参加教学实践活动,熟悉授课要求及授课方法。在导师指导下,承担不少于8学时的本科教学工作,并能胜任本专业助教、助研工作。

七、中期考核

(一)考核时间

中期考核在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末完成。

(二)考核组织

按专业(或研究方向)成立中期考核小组,负责本专业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工作。

(三)考核内容

1.思想品德及日常表现(10%):考核研究生的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学习态度、组织纪律、集体观念、身心状况等。

2.学习成绩(20%):

1)考核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学位必修课、学位选修课、学位专业课平均成绩以及是否修满学分。

2)理论基本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医文化学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总分100分,采取闭卷考试形式;二是中医文化学阅读报告,总分100分,采取口头报告的形式。

3.科研能力(40%):熟悉本专业主要理论和技术,了解与自己学位论文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能独立从事科研设计,较熟练地利用本专业有关的现代研究手段。重点考查研究生学位论文进展情况、科研成果(如论文、专利、著作、教材等)、参与科学研究项目的情况等,要求研究生对学位论文开题研究与进展情况进行详细报告。

4.专业实践能力(20%):考核研究生对本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重点考查其对本专业、本人研究方向的理论知识、科技前沿动态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由学院组织理论知识考试、课程试教并进行评价。

1)教学实践:本专业硕士研究生须参加所在系的新授课老师预讲会,以熟悉授课要求及授课方法。在读期间担任不少于8个学时相关课程助教任务,并能胜任本专业助教、助研、助管或带教实习工作。    

2)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情况:考核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情况并计算出已获得的学分,累计学分≥1.2为合格。  

5.综合素质(10%):根据研究生参加课外作品竞赛、社会实践活动、文体活动以及获奖情况进行评分。具体指标按照《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执行。

(四)考核结果 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考核合格及以上者继续下一阶段培养。考核不合格,允许其继续学习者,延期至下一年度进行中期考核;不允许其继续学习者,根据《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给予退学处理。

八、学位论文工作

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工作。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执行论文开题报告、阶段报告和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

(一)选题原则

在完成学位课程学习后,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收集有关文献资料,调查及预研究等,进行论文选题。选题的基本原则是:  

1、选题应对本学科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从中医药文化实际出发,紧密结合社会需求,能够对本专业的科研工作做出一定的实际贡献;

2应反映硕士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3、选题应在本学科或导师的研究方向范围内,充分利用本专业的特色优势,应与本专业或导师现有的研究课题有关;

4、选题还要从研究条件和时间方面考虑,是否具有可行性,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

(二)开题报告

在确定选题后,在第三学期内应写出文献综述,并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举行开题报告论证会。综述、开题报告及论证会具体的要求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三)阶段报告

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定期在本学科做论文工作阶段报告,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听取意见,修订计划,完善科研工作。研究生论文科研工作要有原始记录。  

论文研究工作完成后,在正式撰写论文前,硕士生应将研究结果在本学科作汇报,导师应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完整性、科学性进行评价,提出是否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等意见,并对论文撰写提出建议,以保证论文质量。

(四)论文要求

在第五学期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学位论文必须体现中医文化学特点,反映研究生运用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特定学术问题或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展示对领域内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学位论文应符合学术规范要求。论文作者必须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学位论文必须由研究者独立完成,与他人合作完成的学位论文需注明作者在其中的贡献度和具体研究内容。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资料和数据具有可溯源性。对涉及国家机密和尚不能公开的研究结果,以及临床研究报告论文中涉及研究对象隐私和权益等问题,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五)预答辩

在第六学期初递交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并提交学位论文。在正式答辩前,应该在本学科进行论文预答辩。预答辩未通过不得进入下一培养程序。

九、学位申请与授予

(一)申请条件

1.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及学分要求,成绩合格;

2.中期考核合格,科研与教学培训达到要求;

3.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论文,具体要求详见入学当年《湖南中医药大学博、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4.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二)学位授予

满足学位申请和授予条件,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医学硕士学位。

 

 附:

学年度任务配置建议方案

序 号

时 间

内 容

1

入学后一个月内

制定培养计划

2

第一学年

完成公共必修课和学位必修课、学位选修课、学位专业课的学习,阅读报告每学期1篇并做汇报

 

 

3

第三学期

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课题设计、查阅文献和完成1篇文献综述,举行开题报告并进入课题研究

 

4

第四学期

中期考核,并对论文进展工作进行阶段汇报

 

5

第五学期

完成毕业论文课题研究,撰写论文,论文中期汇报

6

第六学期三月份

提交论文

7

第六学期五月份

毕业预答辩、答辩

 

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开课

单位

开课学期

备注

开课时间

公共必修课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人文

1学期

硕士学术综合英语

6

108

人文

1学期

学位必修课程

中医文化学概论

4

48

马院/中医

1学期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

3

48

中医

1学期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3

48

人文

2学期

中医英语

3

48

人文

2学期

学位选修课程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6

马院

限选

1学期

中医学术思想史(中医各家学说)

3

48

中医

限选

2学期

中外医学史

3

48

中医

选修

2学期

中医文献学

3

48

中医

选修

1学期

中医伦理学

3

48

人文

选修

2学期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2

32

中医

选修

2学期

中医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2

32

马院

选修

2学期

专业方向课

湖湘中医文化

2

32

中医

专业基础

3学期

中医文化传播学

2

32

中医

专业基础

3学期

中医跨文化传播

2

32

中医

专业方向

3学期

中医文化人类学

2

32

中医

专业方向

3学期